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沃尔夫斯堡德甲前四出色表现受瞩目的开云体育官网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沃尔夫斯堡德甲前四出色表现受瞩目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沃尔夫斯堡德甲前四出色表现受瞩目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醉江月》“题群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梨。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牵”,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摘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式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橙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式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 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 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 对于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材料三首先提出观点“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
B. 材料三提出观点后,分别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证明苏轼词在日本的影响。
C. 从整体上看,材料三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
D. 从论证过程看,材料三主要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深化论点。
5.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卜白
袁良才
①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②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③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④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⑤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⑥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淤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⑦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⑧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⑨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⑩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⑪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⑫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⑬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⑭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⑮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⑯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⑰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极为凝练,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申报》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效益情况,为人物出场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B. 《申报》副刊《自由谈》有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投稿,文豪聚集如云,这是《申报》“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C. 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
D. 解放军进攻上海时,卜白挺身而出去做战地记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他想为军事斗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7. 小说以“卜白”为题有什么好处?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语意相关。
B. “补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突出了主人公谦卑处世、锄强扶弱、救人急难、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的形象。
C. 全文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多个生活侧面,使互不相联的内容集中紧凑。
D. “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很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点出了《申报》刊物,著名的作家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人物,这样的表述使得小说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B. “怪才必有怪癖”。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在主笔大人的撮合下答应了与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谢晋元部下遗孀的婚事等事件就是明证。
C. 卜白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国学功底不可等视之。小说用卜白爱看京戏的业余爱好和梅兰芳合演双簧,印证了“人不可貌相”这句俗语。
D. 小说对卜白的人物描写方法多样,既有对他的性格特征的概括介绍,也有对卜白的衣着等外貌描写,同时还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9. 这篇小说在行文过程中提到了主人公之外的许多其他人物,如记者先生、主笔大人、梅兰芳及《申报》的“大笔杆子”们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日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资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B.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C.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D.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与之类似的还有“阁下”。
B. 欧阳修四岁丧父,文中“孤”是即指少而无父,成语鳏寡孤独中,鳏是指老而无妻,寡是指老而无夫,独是指少而无母。
C. 敕是指皇帝下的命令,《红楼梦》第三回中说“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意为奉皇帝令建造宁国府,暗示贾府有皇室背景。
D. 《易》即为《周易》,是四书五经之一,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2. 全部表现欧阳修为人谦虚的一项是( )
①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 ②凡三举而得第
③或过称其文字 ④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⑤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⑥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
A. ①②⑤ B.②⑤⑥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 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 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1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揆之江西
李冶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
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与《诗经·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 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 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 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16. 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每空1分,共10分)
17.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赤壁赋》中游人感受到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又仿佛要远离人世,升入仙界的情景。
(2)《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始模型故事挖掘出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然后以独一无二、具有文化特异性的表现手法对它进行装饰;陈规俗套故事则将这一形式颠倒过来。
陈规俗套故事_____________,而原始模型故事却会不胫而走。从查理·卓别林到英格玛·伯格曼,从萨提雅吉特·雷伊到伍迪·艾伦,诸多电影故事高手为我们提供了渴求已久的双重满足。首先,我们会发现一个不曾了解的世界。无论是言情还是史诗,当代还是历史,具体现实抑或方外幻想,在一个出色的艺术家的世界里,往往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美。就像一名辟路而行的林中探险者,我们_____________地通过银幕步入一个未曾触及的社会,一个破除了陈规俗套的领域,在那里,腐朽化为神奇,平常变成非凡。
其次,一旦进入这个奇异的世界,我们又重新发现了自己。在这些人物及其冲突的深处,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人性。我们去看电影,进入一个令人痴迷的新世界,去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份初看起来似乎并不同于我们,而其内心却又和我们_____________的,另一个人的生活。体验一个虚构的世界,却照亮我们的日常现实。( ),以_____________的试验性方式,去运用我们的思想,宣泄我们的情感,去欣赏,去学习,去增加生活的深度。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抱残守缺 瞠目结舌 心心相印 耳目一新
B. 抱残守缺 张口结舌 心心相印 焕然一新
C. 固步自封 瞠目结舌 息息相通 焕然一新
D. 固步自封 张口结舌 息息相通 耳目一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出色艺术家的世界总是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美。
B. 一个艺术家有出色的世界,就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美。
C. 一个出色世界的艺术家总是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域之情、离奇之美。
D. 一个艺术家的世界如果非常出色,往往带给我们异域之情、离奇之美。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希望发现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
B. 希望我们能不再逃避生活,并能发现生活
C. 希望我们能不再逃避生活,而是发现生活
D. 我们并不希望逃避生活,而是希望发现生活
21. 下面是一封书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母校下周举办校庆活动,隆重庆祝学校成立八十华诞,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一幅书法作品,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大作,敬请母校恩师先睹为快。
①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④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⑤将“________”改“________”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作为2020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六大主题日之一,青少年主题日活动9月19日在郑州线上线下同步举办。主展区包括“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常见网络安全风险”“预防电信诈骗”“争做四有好网民”四个方面。另外还有沉浸式体验项目和网络安全知识游戏闯关竞赛。不少青少年在参加完主题日后表示,以前没太当回事的网络安全,其实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切身利益密不可分,必须高度重视。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某某中学将举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
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色,被带到了全国“两会”,倍受社会瞩目。
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张晓,出生于中医世家,早已立下从医志向,为考上最好的医科大学,他全身心投入学习,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列。
作为高一学生,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合适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你更期待听到谁的分享?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同学,表达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强加因果,于文无据。
2. B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后期作品更趋成熟”也不合文意。
3. C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4. D “材料三主要采用递进式结构,层层递进,深化论点”说法错误。
5. ①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②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③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⑤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
6. C “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错。“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是语言描写。
7. B “突出了主人公谦卑处世、锄强扶弱、救人急难、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的形象”理解错误。“锄强”在文中并没有涉及,选项过度解读。
8. B “在主笔大人的撮合下答应了与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谢晋元部下遗孀的婚事等事件就是明证”理解错误。
9. 文章除了正面刻画主要人物外,写其他人物是对主要人物进行侧面烘托,使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更多样。描述记者先生等人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卜白的与众不同和特殊的文学才华;描述梅兰芳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卜白的极高的艺术造诣;描述《申报》的“大笔杆子”们,是通过对比表现卜白的大义凛然和对国家的热爱。
10. B
11. B “独是指少而无母”说法错误。老而无子曰独。
12.C ①“穷贱之人”意思是“不得志又卑微的人”。是欧阳修的自谦之词,符合。
②“凡三举而得第”意思是“总共考了三次才考中”。是欧阳修陈述自己的科考经历,不能表现欧阳修为人谦虚。③“或过称其文字”意思是“有的就会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是欧阳修的自谦之词,符合。④“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意思是“没有时间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陈述事实,不能表现欧阳修为人谦虚。⑤“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意思是“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要写得成功,也不容易”。这是欧阳修对时文的评价,不能表现欧阳修为人谦虚。⑥“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意思是“像我,那以前所写文章已经不值得学,以后所写的文章(有风险)谨慎不能学”。说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不值得学习,自谦之词,符合。
13. C “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说法错误.
14.(1)像我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罢了,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如”,像;“穷”,指不得志;“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判断句,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安”,哪里;“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反问句,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巫、医、乐师各类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和他们并列,现在君子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他们,大概值得奇怪啊!(“之”,类;“齿”,并列;“及”,比得上;“其”,表反问语气,难道;“欤”,语气词,表感叹。)
参考译文:
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文集(送给我),先写书信给我,后来又带着见面礼来到我家。田秀才从西来,承蒙您给我来信;那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收到您的来信。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当时我没空回复您,(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给我书信;再次来信我(依然)没有回复,您更加应该与我断绝交往,可是又承蒙您给我来信。这样的殷勤真是太过了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又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程度呢?大概先生您致力于学问力,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吧。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好像就过于相信听闻了。
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被举荐到相关部门(任职)。学习写作诗赋,用来准备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才考中。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有的就会过分称赞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
我从小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时间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研习圣人留传的学业。而(我)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盲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穿凿经书传文,把彼此的说法并联到一起,而成为漂浮浅薄的文字,生怕不能取悦时人,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那样自成一家之言。但是相关部门却过高抬举采用,常常以为(我的文字)走在了其他读书人的前面。等到中进士以来,我自己认为以前所写文章的不值得与有司的举荐和长者的知遇相称,于是彻底改变写作风格,差不多有了可以立世的文字。但是(我)言语一出就罪行来到,学业有成却身心受辱,写作时文就能获誉,自成一家之言就要受祸,这是明摆着的结果。
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要写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资质一般但勉强去写它,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凭借它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先辈您年轻气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敕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的风采了。先辈您去学习它,不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如果达到高的境界,这是同两汉时期士子的文章价值高度相当的。像我,那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以后所写的文章(有风险)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些话不能相信。”说的是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您所取信呢?承蒙您的书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恳请先生您明察。
15. A “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说法错误。“都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分析不当,“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所写并非乐景。
16. 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孤单的处境、未卜的前途、遥远的路途),音讯全无的惆怅之情。
17.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3).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4).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8.C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瞠目结舌:意思是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19. A
20. D
21.①将“华诞”改为“周年”②将“光临”改为“前往”③将“惠赠”改为“奉上”④将“大作”改为“拙著”⑤将“先睹为快”改为“斧正”
22.①2020年9月19日,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主题日活动③在郑州线上线下同步举办,④活动形式多样,⑤反响良好。
23. 【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材料由两个小段落构成:
第一段,为背景叙述。某某中学将举办一次成长分享会,准备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在这一段落中,最重要的是这次分享会的主题。考生要明确这场分享会的面向的是高一新生,对高中三年生活或多或少有点迷茫的,有点不太适应。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激扬青春,既是高一新生的困惑,也关系着分享会要给出的答案。这为第二段作了铺垫。
第二段,是三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各有千秋。文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并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张晓早已立下学医志向。可以说,这里三个人都散发着魅力,每一个人的“履历”都是令人欣羡的。无论谁最后上台发言都不会有异议,所以选谁不重要,关键是能说出个所以然了。
这篇作文,难度最大的地方不是选择一位合适的候选人,也不是说出一两点比较合理的理由,而是怎么把视野扩大,把立意挖深,既立足于推荐合适人选,完成了写作任务,而又能写出更深层的内容来。
回到这篇作文写作任务上来,出题人难道只是希望我们推荐一个确凿的人吗?肯定不是。表面是推荐合适人选,实际上是作出一种价值选择和榜样示范,这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立意】1.文佳:综合发展,素质成长;
2.刘江:兴趣作帆,向梦远航;
3.张晓:志存高远,行之不懈。
例文:
志存高远,行之不懈
我是本校的一名高一学生,得知我校将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在成长分享会上进行“新起点,新未来”的演讲,帮助我们新生顺利开展新的学习生活,在这里,我很期待听到张晓同学。下面,我将阐述几点推荐的原因。
首先,我认为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未来”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最近,一条“一些年轻人怎么活得这么累”的热搜话题,成了网络热议的焦点。“年轻人”本意味着“青春”和“活力”,可是如今为什么在这里折射出的却是他们的尴尬与窘境?我想,“没有目标”就是最好的答案。这些迷茫的年轻人们,把本应为目标而努力的奋斗过程,变成了没有目的的重复劳动,这才是他们疲惫的源头。张晓同学出生于中医世家,很早便立下了从医的志向。俄国著名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目标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方向支撑,张晓同学才拥有了那些年轻人丢掉的“青春”与“活力”。
其次,有目标,更要有行动。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成长权威人士博恩·崔西说过:“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目标是帆,行动是桨。张晓在树立远大目标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学习,才会有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列的好结果。考取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钟芳蓉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句话。许多人认为,她选择考古系是一时脑热,但她却在采访中说道,选择考古系是因为受到了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钟芳蓉不仅在做选择时经历了一番深思熟虑,也为这个目标做出了切实的努力,才能最终圆梦北大考古系。正如张晓一样,他在这三年中付出的努力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有目共睹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而播下一种性格,便能收获一种命运。行动决定命运不外乎如是。
要目标,要行动,但这依然不够!如果没有不懈的坚持,也一样很难实现对未来设立的目标。从寒窗苦读的学子,到耕耘不辍的科学家,再到奔赴一线的战疫者,这种身份的转变和理想的实现,少不了陈薇院士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张晓同学为了自己的学医目标,行之不懈,保持优秀,从未放慢追逐理想的步伐。他们都有着“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般蹀躞,以此为归”的坚持力,怎么不令人动容。
有努力,没有目标,就像在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徒增迷茫;与之相反,有目标却不曾为之付出努力,空余灯塔,就会失去了它曾经的意义。有目标,有行动,更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想,这便是我推荐张晓同学的原因。
愿我们大家都能如张晓同学一样,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我们国家正需要这样的青少年,愿中华民族的未来有更多这样萤烛末光的青少年们,增辉日月!
最后,希望学生会能够采纳我推荐张晓同学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的建议。谢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